第703章 盛世之兆!老朱的欣慰与自豪!-《大明:无双好圣孙,请老朱退位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朱元璋读完信,先是愣了愣,随即忍不住笑出声来,指着信纸上的字迹,对太子标笑道:“你看看这两个臭小子!竟敢先斩后奏,把朕的后路都给堵死了!”

    笑过之后,他眼中却泛起了暖意——朱高炽与朱雄英在南洋开拓疆土,两个孙儿都如此有出息,他怎能不感到骄傲与欣慰?

    “罢了罢了,既然他们都已经把人请了,朕若是再拒绝,倒显得朕这个祖父小气了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摆摆手,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,却更多的是宠溺,“传朕的旨意,命礼部即刻筹备庆典,务必办得隆重却不铺张!另外,再向东海的琉球、倭国、朝鲜等国,还有蒙古各部落、女真各部首领发下邀请,让他们都来应天府,看看我大明的气象!”

    太子标闻言,心中大喜,连忙躬身应道:“儿臣遵旨!儿臣这就去通知礼部,让他们尽快拟定庆典章程。”

    朱元璋点了点头,又拿起那封真腊内附的奏章,指尖在泛黄的纸页上细细摩挲,连奏章边角的褶皱都轻轻抚平。

    他的思绪不由自主飘回几十年前——那时他还是濠州乡下一个吃不饱饭的放牛娃,爹娘兄长都死于元末的瘟疫与战乱,他曾为了活命当过和尚、讨过饭,见惯了元廷官吏的暴虐、百姓的流离失所。

    后来投了郭子兴的义军,从一个普通士卒做起,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和过人的智谋,一步步招揽贤才、扩充势力,在鄱阳湖大败陈友谅,在平江逼降张士诚,最终挥师北伐,将元廷赶回漠北,亲手推翻了腐朽的元朝暴政。

    建国之初,大明百废待兴,田地荒芜、人口锐减,朝堂上还有功臣骄纵、贪官横行,他夙兴夜寐,一边休养生息、鼓励农桑,一边严惩贪腐、整顿吏治,甚至不惜得罪权贵,也要为百姓撑起一片安稳天。

    那些年,他熬过无数个不眠之夜,处理过堆积如山的奏章,也曾因国事繁重而咳血,可只要想到百姓能吃上饱饭、穿上暖衣,他便觉得一切辛苦都值了。

    如今几十年过去,大明的粮仓渐渐充盈,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,边境虽偶有摩擦却也安稳,连南洋的真腊都主动举国内附,四方邦国纷纷来朝。

    这一幕,不正是他当年在残破的濠州城时,心中默默期盼的“天下大同”吗?

    想到这里,朱元璋握着奏章的手微微收紧,眼中满是对过往艰辛的感慨,更有对如今大明盛世的自豪。

    老朱轻轻咳嗽了两声,对身旁的太监说道:“把这奏章收好,存入皇家档案,让后世子孙都知道,洪武年间,大明曾有万国来朝的盛景!”

    消息传到礼部时,正赶上各司官员在大堂议事,礼部尚书刚接过内侍递来的圣旨,只念了一句“为贺真腊内附,着礼部筹备庆典”,满堂官员便瞬间沸腾起来。

    文选清吏司郎中猛地站起身,手中的笔都落在了案上,声音里满是激动:“真腊内附?这可是南洋大国啊!能主动归顺我大明,足见陛下仁政远播,天下已然大治!”
    第(2/3)页